文化产品社群化流变之殇

任何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或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都会随着文化传播技术与传播工具的衍变而层垒与再造。这是文明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所谓社会文明的层垒性特征,那是文明的表达与呈现形式必然具有明显的时空规定性;大道至简,本义鄙陋,后学演释,文而饰之,层层垒积,由薄及厚,递弱代偿,其道大昌,其义大光。而社会文化的再造性特征,可以简单的理解为社会衍化过程中知识与信息也会衍化并增量及创新,而知识与信息的载体与存在形式也必然随着相关技术与工具的改变与创新而重新加工创造。(例如近三十年来书籍的呈现形式流变N代又以N种形式实施了再造?)这一论断背后的底层逻辑就是,人作为社会性高智生物在追求生命的繁衍之际其人性与神性注定了对价值感与意义的追求与对不确性的好奇与探索。否则,人将难以把社会性从动物性中区别出来。不追求点价值与意义,猪一般的活着,那将是多么窝囊无聊啊。只要追求价值与意义,就必然要把文明作为传承的,因为文明才是定义价值与意义的规定性,是价值与意义的锚。

用一整段文字来阐述一个老旧的论断,只是为了强调这个认知背后的文化产业的时代机遇。5G通讯技术必然把知识分发与文化传播的形式推向新的高度。那么,借助新媒体的传僠工具和知识分发的新技术,也必然可以将或传统的或新潮的或东方的或西洋的等等文化成果再重加工创作一遍,换个头脸或形式或方式来分发与传播。

满眼都是机会,到处都是钱啊!但眼睛瞅向哪里才能看到机会与钱呢?

"锁定需求端,借力通路端,盯住产品端,立足运营端......"这是一个低成本、小体量、轻难度的文化企业的战略策划的战略属性定位。当然,把锁定、借力、盯住、立足这些方法论中的运营策略关键词提取出来再整合时,需求端、通路端、产品端、运营端等几个词也成了有待量体裁衣时重新开发与整合的对象了。排列组合,定位再造,创新升维,价值变现,推陈出新!要素排列组合的底层基因一定是"关键资源与比较优势""价值创造与价值主张"。而决不是所谓的新玩儿法。因为大家所谓的新玩儿法多指的是微商流变后的微信社群营销或者以直播为代表的新媒体运营。微商二三年前被做直销的吹暴气球后透支了信用。形不成可持续的良性互动的商业闭环的微商运营已成了上游收割下游的游戏,也是盲从低能的小投资者的笑话。网红流量带货的短视频与直播玩法被当下举国的年轻人推崇。其实,又有几个人真正的清楚网红背后开发者的运营团队的投入与艰辛。不以网红带货为目标的直播,势必有着旺盛的生命力。特别是当下,如果拥有核心价值的好产品的话,借力新媒体打造IP来实现持续分发与升值的玩儿法必定能带来不错收益。至少前景比较乐观。这是立足产品端的构想。我们也可以立足运营端,也可以立足需求端,也可以立足通路端。排列组合的程式与结构取决于经营团队的关键资源与比较优势和核心价值。每一组排列组合都可以形成一套很有市场价值的商业策划案。

LG文化发起的万人微信社群并没有明晰的有深度感召力的主题。更要命的是这个活动的运营存在致命的问题。但这群可爱的富有激情与活力的小伙伴们也着实感染了我。或者说,我是被他们的激情与拼劲感动了。

激情与活力是创业型组织最大的能量,但这个驱动相对于商业的成功而言还远远不够。几个空洞的口号和理想结果的倒置性鼓吹及"利他""公益"情怀的反复的煽情是很难拉动一个万人社群的,更难以实现有力的持续的价值变现。因为整个商业闭环都没有完成建构,产品结构设计并不太适合万人社群的推广模式,商业逻辑也不具有自洽性,路演故事也不可能讲太圆,价值主张与价值创造没有实质性推演......这不单是连根文化举办这场活动存在的问题,也代表了当下中原地区文化市场运作的普遍性问题。但是,我一个同学的朋友做日化微商运营连续数年营业额破亿,光坐班的员工就不下二百人。这说明什么,我们身边一定有成功的个案。而我们作为深度学习与研究商业策划与企业运营的人员,既不可忽略商业经营实务中关键资源对商业成功的决定性作用和偶然要素对经营结果的重大影响,也不能抛弃对一般规律下的商业模式与运营要素整合规律的持续关注与研究及践行。也就是说,商业的成败有其普遍性的商业逻辑与运营规律,但也决不可无视所谓"一命二运三风水"化的特因决定的实际现象。那么,从运营的角度讲,我们更应该将诸多要素综合起来实施系统化整合,以谋求商业经营的三大战略要素"资本、项目、人"和企业运营五大要素"目标、人力、成本、效率、风险"的综合考量与运作。

不习惯抽象思维的人,或许适应具象的故事与举例说明。我们从上面这段文字中择出一句话来演释一下。那么,"产品结构设计并不太适合万人社群的推广模式"这句话导入到企业运营管理系统中去是个什么东西呢?

商业内在逻辑的要素:如,我们的客户是谁(目标客户);他需要啥(买的理由);他在哪儿(变现渠道);咋找到他?(策略与机制及执行);拿啥东西来卖?(价值载体与价值主张);如何持续成交?(价值变现的体量保证与创维升级)

万人社群的属性介定:如,万人,大体量;多源头,开放源,陌生,尚未建立商业信任,购买力与意愿不清楚,消费倾向与消费偏好不清楚。

万人社群线上学习活动的时效性:如,社群筹组时间一周,授课与价值变现和粉丝转化时间一周。后期留滞粉丝次生群的活跃期取决于产品交付这一周的互动效果。

万人社群的属性与时效性这两个向度下,锚定产品的开发设计来策划一下,具体产品的属性定位与结构属性。故且不论产品的内容属性。因为产品的价值属性的定位取决与目标受众群体的需求集合的定位与价值锚的开发。我没有调研,不放空炮。那么,

1、 万人,大体量——产品开发设计结构要体现多元化需求集合与分层次建模。六大课堂,从标题上看个个光鲜诱人。至少体现了针对不同需求属性集合而开发的分类产品,是按内容属性分类建构的。但没有体现受众接受能力结构的分层分级属性。线上社群与斯巴达的聚众演讲与会销是两码事儿的。成功学的情绪带动,辅导员与内线的推拉互动,快速成交技术的导入,配合声、光、电、气综合舞台技术运用......这是一种玩儿法儿,可线上微信群暂时玩不动这些。否则,必然是微商联盟的变种而不是社群运营的套路。非驴非马,骡子或许拉套得力,但实现不了裂变。

2、 多源头,开放源——产品开发设计要有引流产品与暴品和钻石产品的组合,更要有小品激活,小贴士补充。开课前,要多撒几把金瓜籽才好。否则,死粉率太高。预热太慢太晚,转化时间缩短了。

3、 陌生,未建立商业信任——产品开发设计要有层次,引流产品要有干货,价值感要足。商推要含蓄,快速成交技巧的运用要集中时段,要高效低频。这一属性注定前几天的课要以引流为主了。如果产品结构设计就没有策划引流产品与暴品和钻石产品的结构化设计。那么这个活动的直接变现收益额难以达到百万的。

4、 购买力与购买意愿清楚——产品设计策略要强调两头忽略中间。一头是引流产品要价值感十足,要超值。另一头是撇油转化技术运用要融入到产品结构的层次化设计中。要另建精准鱼塘,要关注活动结束后流量池的开发与次生群的升级维护。盼望这六大主课至少保证每天至少有一节是超值的才好。否则,流量引过来后转化率会很低的,后期的次生流量池也难以建大的。

5、 消费倾向与偏好不清楚:产品开发设计要强化引流量与信任度的建立,不能过度突出成交与变现率。应多配小天使,小助手,小客服,推施高粘性深度学习与贴心服务。否则后期的精准鱼塘难以建立。死粉率过高。

这是围绕两个向度建立的产品结构化设计策划的框架,只是产品开发策略层面的分析。片面的呈现在这一模块背后的逻辑思路,演释与解说了一下抽象思维概念下的落地运营策划的个另维度。诚然,每个问题都可以建模推演、条分缕析、格物至致的。总之,我想表达的是一个思想。新的机遇下,社群运营是一个很有生命力的营销模式。我们具体的操盘手决不可用似是而非的空洞概念来充时髦,号称能引导潮流了。我们更应该抓住机遇把问题吃透,明确价值主张,突出核心价值的创造,最终才可有可能真正实现价值的变现。

好比,当下大家习惯挂在嘴边的"裂变"一词。如果,不真正明白生物学下的生殖隔离与遗传变异,不明白管理学下的分形创新与系统论,企业运营管理系统下的商业模式定型与教练型组织,我们真的不知道拿什么来裂变,又裂变成什么?其背后的逻辑是一致的。没有美好愿景的具象鼓吹,没有远大战略的格局建构,我们的事业将容易陷入迷茫与乏力。格局与激情对予我们有志于创新与价值创造的创业型组织与个人而言致关重要。诚然,美好图画的落实与战略格局的目标化达成与价值的切实变现与持续开发,必然离不开实实在在的科学规划与精心运营。虚实结合才好。

文化产品社群化运营之路既宽又广,不要轻易流殇。

聚集并锁定需求个性化、同质化的小众群体,持续的经营与开发有价值的产品与服务,形成消费依赖与社群文化,围绕着需求端的人,做透社群,做透需求,做透产品,做透服务,做透运营,持续的创造与输出价值,进而形成商业模式与运营模式,夯实运管团队,拓展成熟模式的复制与持续创新,打造社群IP,进而开发出品牌来......

对于"低成本、小体量、轻难度、大前景"的商业策划与企业运营策划的发端,大体如斯始。